六大茶类是如何产生的?

新闻资讯

2019/09/24

  绿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茶类,在很早以前就被人所熟知,也是历代文人雅士以茶助文思、得道高僧以茶悟禅、道人修炼的首选茶叶。以后出现的茶叶类型,大多是在绿茶的基础上产生的,那么,绿茶又是怎么发展成其他茶类的呢?

六大茶类是如何产生的?

  从绿茶发展到其他茶类,其间经历了漫长时间。主要是在制茶过程中,人们对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,对不发酵、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变化的认知,从而产生不同的制造工艺,制成色、香、味、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,即绿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白茶、红茶、青茶。


  一、黄茶的产生


  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、揉捻、干燥,当此过程中,如果炒制工艺掌握不当,如炒青杀青温度低,蒸青杀青时间长等情况,便会使叶子变黄,并产生黄叶黄汤的状况,这便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。因此,据人考证,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。明代许次纾《茶疏》(1597年)就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。


  二、黑茶的出现


  绿茶杀青时,如果叶量过多火温低,便会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,如果用绿毛茶堆积后发酵,也能渥成黑色,这是产生黑茶的主要过程。黑茶的制造大概始于明代中叶,明御史陈讲疏曾记载了黑茶的生产(1524年):“商茶低仍,悉征黑茶,产地有限……"。


  三、白茶的由来


  唐、宋时所谓的白茶,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上采摘而成的茶,这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有所不同。到了明代,出现了类似如今的白茶。在田艺蘅《煮泉小品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茶者以火作者为次,生晒者为上,亦近自然……清翠鲜明,尤为可爱”。还有一种说法是: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、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。


  四、红茶的产生


 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,这是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,发现日晒代替杀青,揉捻后叶色会变红的现象,从而产生了红茶。最早的红茶是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,早在清代刘靖《片刻余闲集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述“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,为行家萃聚。外有本省邵武、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,黑色红汤,土名江西乌,皆私售于星村各行”。


  五、青茶的起源


  青茶,也称乌龙茶,是介于绿茶、红茶之间,其制法也是先绿茶制法,再红茶制法。关于青茶的起源,在学术界尚有争议,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,有的推断在清咸丰年间,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。清初王草堂的《茶说》曾道:“武夷茶...茶采后,以竹筐匀铺,架于风日中,名曰晒青,俟其青色渐收,然后再加炒焙……烹出之时,半青半红,青者乃炒色,红者乃焙色也”,可知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从那时起就有根可寻。

华祥苑